1.皮肤护理基础篇
清洁皮肤有讲究:
冬天给宝宝洗澡,水温要适宜,一般控制在37-38摄氏度左右。水温过高会破坏宝宝皮肤表面的油脂层,导致皮肤干燥,进而诱发或加重湿疹。例如,用手肘内侧测试水温,感觉不烫为宜。
选择温和、无刺激的婴儿沐浴露,并且不要每天都使用。因为过度清洁会去除宝宝皮肤表面的天然保护屏障。非使用不可时,也要注意稀释,如将沐浴露与水按照1:5的比例混合后再用于宝宝皮肤。
洗澡时间不宜过长,5-10分钟即可。长时间洗澡会让皮肤水分流失过多,洗完澡后,要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拍干宝宝的皮肤,而不是用力擦拭,避免损伤皮肤。
保湿是关键:
洗澡后应立即给宝宝涂抹保湿霜。保湿霜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,锁住皮肤水分,减少湿疹的发生。选择不含香料、酒精、色素等刺激性成分的婴儿保湿霜,如含有甘油、凡士林等成分的产品。
涂抹保湿霜要足够量,全身涂抹时,一般每周至少需要100-150克。对于湿疹容易发作的部位,如脸颊、手肘、膝盖等,可适当增加涂抹次数和用量。
2.环境因素调整篇
室内温度与湿度控制:
冬天室内温度保持在18-22摄氏度较为合适。使用暖气或空调取暖时,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湿度。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宝宝皮肤水分流失加快,诱发湿疹。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%-60%。
定期清洁加湿器,防止滋生细菌和霉菌。因为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刺激宝宝的皮肤,加重湿疹症状。同时,避免让宝宝靠近暖气、空调的出风口,防止皮肤过度干燥。
衣物和床上用品选择:
给宝宝选择纯棉的衣物,因为纯棉材质柔软、透气,对宝宝皮肤刺激小。避免给宝宝穿羊毛、化纤等材质的衣服,这些材质容易引起皮肤过敏。
宝宝的床上用品也要选择纯棉的,并且要经常清洗和更换。清洗时使用温和、无刺激的洗涤剂,避免残留的洗涤剂刺激宝宝皮肤。另外,给宝宝准备的睡衣要宽松舒适,避免过紧的衣物摩擦宝宝皮肤,引发湿疹。
3.饮食管理篇(针对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)
排查食物过敏原:
观察宝宝的饮食与湿疹发作之间的关系。常见的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、鸡蛋、海鲜、花生等。如果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,可以暂停食用该食物一段时间,观察湿疹是否有所改善。
每次只排查一种食物,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是哪种食物引起的过敏。例如,如果怀疑宝宝对牛奶过敏,可以先换成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,观察2-4周,看湿疹症状是否减轻。
饮食均衡很重要:
给宝宝提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等,这些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。例如,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β-胡萝卜素,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,对皮肤的正常生长和修复有帮助。
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,妈妈的饮食也很关键。妈妈要注意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,同时保证自己的饮食营养均衡,多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、优质蛋白质食物等。
宝宝长湿疹时会感到瘙痒,容易搔抓。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勤剪指甲,防止宝宝抓伤皮肤,引起感染。如果宝宝搔抓得比较厉害,可以给宝宝戴上小手套。
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也很重要。当宝宝想要搔抓时,可以通过和宝宝玩玩具、看绘本等方式,转移宝宝的注意力,减轻瘙痒感。
|